學校改名貌似是一個文化問題,實則事關嬰兒命名利益。學校的特色、歷史、底蘊以及校友的記憶命名其實都無關緊要,緊改名公司命名的是多快好省趕上又一輪的教育大躍進。上一輪名校辦民校的大躍進已經創造出一批既無公共服務精神又不尊重市場規律的怪胎學校,而這一輪的學校改名創收運動或將和其更換的校名一樣,不倫不類。

公立學校改名與改制是兩個問題,先分開談。如果數字校名確實如作者所說是等而下之,改一改也無妨,哪怕缺少文化意蘊,只要通俗好記,具有標志意義,就足矣。至於改制,則是過去名校辦民校的“遺韻”,是重彈教育偽市場化的老調。

但廣州公立學校的改名風,卻是明修改名之棧道,暗渡改制之陳倉,這就涉及到了公共教育資源。公立學校既然姓“公”,無論改名還是改制,就得引入公眾參與和公共討論。校名可以改,但改成什麼樣,交由學生、家長、校友與社會定;校制能不能改,或以怎樣的方式改,茲事體大,絕不能由主事者拍腦門就定。




博主好站推薦:氬焊機,陽極處理,電鍍,硬陽處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xingxing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