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邊防服務兩岸航線 "大陸新娘"1個小時回娘家

 

左手是金燦燦的金門貢糖,右手是亮堂堂的金門高大陸新娘粱,身上還背著個胖娃娃……8月23日,嫁到金門的“大陸新娘”洪思玲一家三口循“泉金”航線入境,回晉江圍頭的娘家過“七夕”。 她微笑著與泉州邊檢站檢查員打招呼,奔波的旅途掩不住洪思玲臉上的歡喜。

  洪思玲的丈夫陳先生是金門人,他告訴筆者,他和洪思玲是去年2月份認識的,和許多“大陸新娘”一樣,剛開始洪思玲也是欲說還羞,雖然對他有好感,卻因為家住金門而有所顧慮,最後是在其他姐妹的勸說下才喜結良緣。

   一灣淺淺的海峽,阻隔不了兩岸的情緣。泉州邊檢站檢查員小李也是晉江圍頭人,她介紹說,這幾天,已經有逾50位“大陸新娘”攜夫帶子,跨越台灣海峽,回 到闊別多年的娘家。而“大陸新娘”較為密集的晉江金井鎮圍頭村也組成訪親團,帶上湖頭米粉、香菇、鐵觀音茶葉等會親特產,前往金門看望嫁到那裡的娘家姑 娘。

  泉州是台灣漢族同胞的主要祖籍地之一。晉江金井圍頭村是祖國大陸距離台灣金門島最近的漁村,距離金門島僅5。6海裡。這裡是昔日祖 國大陸對台前線——八二三炮戰戰場。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後,借由與台灣的地緣、商緣優勢,近20年來,圍頭村先後有130位姑娘嫁到對岸的台灣,並很快適應 了當地的生活,家庭幸福美滿。

  “據統計,從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圍頭村嫁到台灣的130名婦女中,有33名嫁到金門。在金門 的‘圍頭新娘’現在最小的31歲,最大的已經63歲。”圍頭村委會主任洪水平說,這33名婦女都是在1992年以後才陸續嫁到金門的,其中洪雙飛是第一個 “吃螃蟹”的人,她的故事至今仍為村裡人津津樂道。

  洪雙飛的父親是圍頭村的傳奇人物——老民兵營長洪建才,他不到16歲就加入當地的民兵組織,參加了不少戰鬥,因作戰勇敢還受到毛澤東主席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被贊譽為“戰地小老虎”。

  從1990年開始,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圍頭從以前的一個前沿軍事碼頭變成了一個對台貿易碼頭,不少金門漁民紛紛前來跟圍頭村民以物易物交換些魚和農副產品。其中一個叫陳應超的金門青年,因為經常在圍頭村做客,與洪建才的二女兒洪雙飛產生了愛情。

   洪雙飛的家門口便是圍頭碼頭,那裡是泉州距金門最近的地方,直線距離只有5。6海裡。上世紀50年代,那裡曾經是“炮擊金門”的軍事前線,40多年後, 炮火硝煙散去,對台貿易開始發展,洪雙飛就是在那片沙灘上遇到了自己的愛情,眼前那位男子來自海的那一邊。那時,洪雙飛覺得金門離自己很近,因為晴天時, 她可以清晰地看到那邊的沙灘和建築。然而當她告訴父親想嫁到金門時,父親洪新娘秘書建才卻十分為難。1958年“炮擊金門”時,父親是前線民兵,負責“運送炮彈”,後來還當了民兵營長。這段特殊的經歷,使他一時還難以接受一個金門青年成為自己的女婿。

  “你嫁到金門,多久才能回一次家啊?要是有什麼事我們也看不到啊……”洪雙飛的母親堅決反對讓女兒嫁到金門,和所有母親一樣,她希望自己的女兒能離自己近一些,結婚以後可以常回家看看,凡事有個照應。

  那段時間,洪建才經常與在碼頭執勤的泉州邊檢官兵們聊天,討論的話題總是離不開泉州港口與金門交流的情況。慢慢地,台中新秘洪建才與邊檢官兵們都認為,台灣早晚是要和大陸統一的,而泉州的各個碼頭離金門的距離很近,必然會成為對台交流的前沿。洪建才漸漸改變了想法,並說服老伴,同意了女兒的婚事。於是,1992年,洪雙飛成為村裡第一個嫁到金門的年輕人。

   女兒嫁到金門,洪建才和對岸的親家聯系也很頻繁。前幾年,他們用對講機互相聯系,便宜到只要交電費,而不要通信費。現在,許多經常到圍頭做生意的金門人 也使用大陸的移動電話聯系。女兒在金門用“中國電信”的手機給家裡打電話。洪建才笑著稱:“金門圍頭就是一家人,打手機都不算長途。”

  洪建才說,女兒剛嫁到金門時,每次他去親家走新娘秘書動都得先乘飛機到香港,再轉台灣、金門,一般都要花2天的時間。

  同樣的,洪雙飛要回娘家也要先從金門坐船到台北,再坐飛機從香港轉機到廈門,然後從廈門坐車才能回到圍頭,單程時間也要花上兩天。

   幾海裡的路程卻要走上兩天。如今,泉州至金門航線的開通,就像在海峽兩岸搭起了鵲橋,聯接起了兩岸情緣。海峽兩岸的距離越來越近,石井和金門之間直接往 來,從石井乘客輪到金門,只需1個小時。“有一次女婿早上打電話回來說,中午要回家來吃飯,結果飯還沒煮好,他人都已經到家門口了,這在以前連想都不敢想 的,我女兒就好像嫁到‘厝邊’,而不是金門。”洪建才說。

  因為兩岸的交通越來越方便,像陳應超和洪雙飛這樣的“跨海姻緣”也已經不希奇了。在泉金航線工作的泉州邊新秘檢 站檢查員郭毅煒介紹說:“泉金航線就是一條親情的通道,隨著兩岸各項交流的日益密切,現在每天都可以看見偕夫挈子的一家人一起出境入境。”當初洪雙飛的 “跨海婚姻”在圍頭乃至金井都還算是第一例,現在圍頭村已有130對夫妻是屬於這種“跨海姻緣”了。在洪雙飛嫁給金門郎的帶動下,圍頭人與金門人來往日益 熟絡,村民也慢慢轉變了觀念,在接下來的十幾年間,先後有33名圍頭村婦女與金門人喜結良緣。洪思玲便是其中的一位。

  據了解,目前金井居民中與台灣居民通婚的就有560多人,特別是圍頭村,至今已有130位圍頭姑娘聯姻台、澎、金地區,其人數之多、密度之大在全國都屬罕見。“圍頭新娘”已經成為兩岸民間關系發展的重要親情紐帶。

  現在,“圍頭新娘”們回娘家最快的便是通過“泉金”航線,海上航程1小時,從石井碼頭再搭車到圍頭還需1小時。洪思玲說,她希望下次回娘家的時候,花在路上時間能夠更短。她盼望著兩岸統一的時候,買上一艘快艇,20分鐘就可以回到圍頭娘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xingxing123 的頭像
    xingxing123

    生活資訊全接觸

    xingxing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