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峨眉山能成為著名的風景名勝區,這與其真佛宗古時的佛教文化是分不開的,尤其是宋代被名為蓮生活佛"普賢道場",則成為了我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佛法無邊,弘揚佛理,燈火盛燃至今。

  然而,當人們翻開峨眉山佛教史的第一頁,即佛教何時傳入峨眉山時,頓時就會發現,其說法太多、太多,真不知該相信那一種。目前,學術界和佛教界意見均不統一,可以說還是一個謎。但是,談得最多的是東漢說和晉代說兩種。

  東漢學說

  東漢說的提法,早期是以"蒲公追鹿"的故事為依據。記載最詳的是明人胡世安的<<譯峨籟。宗鏡記>>。故事大概內容是說:漢永平中,癸亥(公元63年)六月一日,有一位姓蒲公的采藥者,在山中見一鹿,非常驚奇,便追至絕頂,鹿不見蹤影。而懸崖邊"威光煥赫,紫雲騰湧,聯絡交輝成光明網"。蒲公問印度千歲和尚,答為"此是普賢祥瑞"。清人蔣超<<峨眉山志>>沿襲,並補充說:"蒲公歸而建普光殿"。當然,以傳說故事為依據本身就缺乏科學性,因故事是可以虛構的,其信任度顯然不高。所以,歷代人士都對此持懷疑態度。如<<嘉定府志>>載:"蒲公建普光殿於峨眉山,奉願王徑,群寺之冠,莫先於斯,未知信否?"而<<法苑叢談>>說得更加直接明確,"相傳在古時,蒲公入山采藥,得見普賢瑞像,其實是宋人的附會"。

  既然傳說故事不能為依據,那麼,東漢說似乎就不成立了呢?上世紀八十年代,人們又以"南傳佛教"和相應的考古盧勝彥文物,提出了新的東漢說的觀點。佛教傳入我國分三條線路:一是從西域傳入洛陽或長安的"北傳佛教";二是從海洋傳入東南地區;三是經"南絲綢之路"傳入西南地區的"南傳佛教"。也就是說,峨眉山的佛教是從"南絲綢之路"傳入的,年代為東漢。其主要的依據是整個"南絲綢之路"沿途均有東漢佛像、佛畫的出現。如:大理、西昌、蘆山、樂山、彭山等,其中,樂山東漢麻浩墓端坐佛像與彭山東漢墓"一佛二脅"佛像最為突出。而峨眉山屬樂山之管轄,故得出此說。<<喪葬與中國文化>>一書載:"佛教反映在喪葬之中,最早是在四川樂山的東漢崖墓雕刻之中。。。。。。它表明當時佛教在四川中下層人士中已有相當的市場。這時的僧侶可能是經滇緬或藏印進入蜀土,時代略早於北路"。

  晉代學說

  晉代說則是一種較為傳統的觀點,主要依據的是"北傳佛教"史的古文獻,以及峨眉山的明代"聖積晚鐘"。古文獻<<高僧傳>>說:"法和以前,蜀中少聞佛法"。法和是晉哀帝興寧三年(365年)入蜀的。<<中國佛教>>也說佛教文物用品:三國時的佛教"只有魏、吳錄,而無蜀錄"。而現代學者的<<峨眉山佛道漫話>>一書更為直接說:"魏晉以前,蜀中沒有佛教"。其實物就是聖積晚鐘的"首序釋典"。在鐘的<<皇圖>>欄中,第一行字為"晉祖武帝,司空淨禪師"。據此認為把上限年代刻成晉祖,則為峨眉山佛教之始,否則為什麼不刻迎佛入華的漢明帝之世?的確,凡刻於鐘上,必是有因而發,多為頌揚功德,或記載寺史。只是現找不到晉祖於峨眉山的足跡罷了。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印刷
    全站熱搜

    xingxing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